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| 下载专区|

科技赋能振兴路,青春筑梦守边疆—— 普洱学院 “人牛共兴,智犇未来” 团队以科技为笔,绘就边疆乡村振兴新画卷

发布日期:2025-07-17

  近日,普洱学院理工学院 “人牛共兴,智犇未来” 实践团队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上允镇,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以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,青春服务守土固边”为主题,联动云牛康农牧科技(普洱)有限公司,通过科技下乡、文化交流、知识普及等形式,聚焦肉 牛产业升级、技术赋能、民族团结等关键领域,为农民送去新农具、助力干新农活、培育幸福新农人,奏响了一曲激昂的青春之歌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青春力量。

f52ae04d84d1e6c38a5956a9c1cc4cf

科技引领,赋能产业发展新引擎

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,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。普洱学院 “三下乡” 团队深刻领会这一指示精神,将科技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。团队成员走进云牛康公司等当地企业,深入养殖车间、加工厂房,开展实地调研学习。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,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案,利用传感器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,对肉牛的生长环境、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,实现精准养殖,提升养殖效率和质量。公司负责人李杰详细介绍了规模化养殖的 “科技密码”:从西门塔尔牛、安格斯牛的精准培育,到自动化消毒室的智能防疫,再到通过数据管理优化饲料配方,科技让传统养殖实现了 “从经验到精准” 的跨越。

c0c7f735718b3131af0b18646006cee

  同时,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农村田间地头,走进上允镇新街村、曼蚌村、南洼村、勐允社区,实地测量牛舍通风采光、温湿度等环境参数,采集粪污处理数据,访谈养殖户实际需求……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为乡村产业发展装上了 “科技引擎”。

8b173b57513fcca614da64021d75373

团队成员结合调研成果,紧盯牛舍传感器系统、牛只健康监测小程序、通风与粪污处理系统 ……与云牛康公司管理团队共同探讨,研究高原山区肉牛养殖解决方案,提出 “牛粪沼气技术小型化改造” “人牛共兴立体化养殖”等设计理念,努力为上允镇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感慨,“原来课本里的物联网技术,真能让牛住得更舒适、养得更高效。” 科技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,更让农户通过稳定出栏实现增收,这正是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。

6211333010d58d38a4703a9ed25eab0

f655d34e5bb92181fdcdeed108a79fc知识下乡,培育新时代幸福新农人

  “老乡们,牛舍离住房太近,容易得寄生虫病!” 在曼蚌村等地,团队开展专场宣讲,用通俗语言向农民宣讲智慧肉牛养殖新技术、人畜混居疾病预防新知识。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宣传册,通过本土牛与杂交牛的数据对比,展示西门塔尔牛等杂交品种生长快、肉质优的优势,帮农户算清 “经济账”;结合案例,走村入户,宣讲近距离养殖,人畜混居可能引发的呼吸道疾病、寄生虫病等,引导农户改善养殖环境,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。“以前不知道养牛还有这么多学问,现在明白了该咋改!” 一位农户的感慨,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三下乡宣讲的价值。

IMG_20250716_103051

Image_1752632884900

为破解 “好产品走不出大山” 的困境,实践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以村民“一拍就赚”的期盼,开展了 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:农货拍得好,买卖跑不了 ”——普洱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培训,由镇、社区、各村组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,学习短视频文案撰写、摄影摄像、视频剪辑、直播技巧等。培训中,团队成员利用 AI 技术精心制作宣传视频文案,生动形象地展示科技在农业生产、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显著成效,吸引农民的关注和兴趣。在视频制作过程中,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,运用相机软件拍摄大量农村生产生活素材,再通过剪映等软件进行精心剪辑和后期制作,使视频内容丰富、形式新颖,易于农民接受。学员们围绕肉牛、水果等特色产品开展模拟训练,实践团队现场指导运镜、剪辑,制作宣传视频 12 条,在短视频平台完成了上传、推广实训。“以前只会埋头养牛,现在知道怎么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好东西了!” 一位农户用刚学会的剪辑软件制作了第一条牛群视频,脸上满是成就感。

20250714154349_IMG_4351

  7d48a65797eca967e6e011d7c513838

“以前养牛靠力气,现在还能靠镜头!” 翁板村养殖户在培训后兴奋地说。镇党委、政府表示,此次培训活动,给农民们送来了“新农具”,让大家干起了“新农活”,成为“新农人”,希望实践团队加大活动力度,持续推广 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” 培训,让上允镇的优质农货通过数字技术连接市场,推动 “产业增收” 向 “品牌增值” 跨越,帮助乡村振兴实现新成效。

IMG_5867IMG_5865

民族团结,共筑边疆发展同心圆

  “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,守护边疆是我们的责任!” 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,实践团队为孩子们系上红领巾,共同重温入党誓词,共唱《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》,老挝籍留学生杨译柯分享的 “中老友谊长存”,中国学生汤惠雯分享的“人牛共兴”、吉凯云分享的“科技赋能乡村振兴”引发热烈共鸣。镇党群服务中心还联合实践团队开展了“双语”视频拍摄实践活动,用汉语、傣语、老挝语解读乡村振兴政策,宣传上允丰收景象,发放宣传资料 200 余份,让惠民政策走进各族群众心中。

  d47b92d7f8784ef220e2f868c1f161f      63adffdcb24f9fa206597f68297f7cc

“中老像兄弟,发展手拉手!” 在乡村调研、社区培训等活动中,老挝留学生杨译柯用流利的汉语分享中老铁路带来的变化,参加活动的哈尼族、佤族、傣族群众阵阵掌声。中外学子与村民共同交流汉、老、傣、哈尼等语言交流“人畜共居”环境下的防疫知识,用镜头记录了多民族共居的幸福生活。“中外青年一起调研、一起谋划,不仅带来了技术,更增进了感情。” 这种 “科技赋能+产业合作+文化交融” 的模式,让 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 在实践中落地生根,为边疆稳定筑牢了群众基础。

IMG_256

  此次实践不仅是技术服务,更是一场生动的民族团结与跨境协作实践。团队中的老挝同学既分享本国养殖经验,又协助传递科技知识,让 “科技赋能” 突破地域边界。在与南洼村村长的交流中,建环专业学生手绘牛舍改造草图,数媒专业学生用镜头记录村落故事,队员们与村民约定:“下次带着详细方案再来!”

  从养殖场的科技观察到社区的技能培训,从国旗下的誓言到田埂上的承诺,普洱学院学子用行动诠释着 “守边有责、振兴有我”。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所说:“青春的价值,就藏在用专业知识服务边疆的每一分努力里。”此次 “三下乡” 活动,是 “党建引领、校企联动、科技赋能、开放发展” 理念的生动实践,让科技扎根乡土,让青春助力振兴。普洱学院 “人牛共兴,智犇未来” 团队的故事,仍在澜沧的山水间续写 —— 因为他们相信,青春的力量,终将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。


思政铸魂,厚植乡村振兴家国情怀

  普洱学院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,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 “三下乡” 活动全过程。在活动中,团队通过开展主题党团活动,如升旗仪式、重温入党誓词、国旗下演讲等,强化队员们的思想政治引领,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。队员们在与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,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,更加坚定了为边疆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。


6f122d250e785fd935b05494f40759f0

同时,团队还注重对当地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。在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,为孩子们带去书籍、学习用品等,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树立远大理想,将来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。通过这些活动,将爱国爱乡的种子播撒在边疆青少年的心中,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人才,确保乡村振兴事业后继有人。

  普洱学院 “三下乡” 活动以科技为先导,以教育为支撑,以民族团结为纽带,以思政铸魂为保障,为边疆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活动中,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,为当地农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福利,推动了边疆地区的产业发展、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。未来,普洱学院将继续深化 “三下乡” 活动内涵,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,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、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,让青春在边疆的广阔天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

下一条:校企协同育新机 产教融合谱新篇 —— 云牛康与普洱学院再续 “三下乡” 合作佳话